10月12日-15日,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(2024)总决赛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,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学子齐聚上海共襄创新盛举。经过激烈角逐,纺织服装学院参赛项目斩获1金1铜,实现了学校在该赛事上金奖“零”的突破,也是盐城地区该项赛事的第一个金奖。
本届大赛自启动以来,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赛事的组织和备赛工作,创新创业学院广泛动员学生、深入挖掘项目,我院积极组织开展选拔赛,经过周密策划,精心组织,通过专题培训、专家辅导、备赛集训等环节,不断提升参赛项目质量,积极协调整合各方资源,为参赛团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保障,经过多轮激烈角逐,《羽众不同—仿生羽绒结构创新者》项目斩获金奖,《破茧“重生”—平面茧均匀成型技术的开拓者》斩获铜奖。
金奖项目:羽众不同-仿生羽绒结构创新者
项目负责人:陈雪
团队成员:吴程艳、徐梦妍、黄瑞、张彩鸾、陈泓宇、冯舒雅、顾顺顺
指导老师:王洛涛、陈佳丽、陈贵翠等
项目简介:项目针对天然羽绒原料供应不稳定,价格高,“活拔绒”导致贸易出口受限的痛点问题,首创了360°独立星朵绒状的仿生科技羽绒,实现了从多流程、高消耗、高污染的分散式生产向集成、高效、环保型生产的转型。该项目具有PVA长丝定点涂胶、三维静电植绒和远红外蓬松定型的三大亮点技术,开启羽绒制品的个性化和多功能化,拓展羽绒制品的功能领域和应用领域,推动仿生羽绒制品的高端智能化,致力于做新质生产力的躬耕者、践行者、先行者。
铜奖项目:破茧“重生”——平面茧均匀成型技术的开拓者
项目负责人:王丹
团队成员:卫佳佳、娄子凡、王子明、张恺、徐梦妍、彭梓煊
指导老师:周红涛、王益鑫、王可等
项目简介:项目针对平面茧传统加工过程中生产效率低、产品质量差、品质不稳定等致富痛点,团队提出将机器视觉技术及深度学习模型识别蚕体分布,建立蚕体姿态数据库;利用熟蚕“逆光性”的生理特性,结合蚕体分布识别结果,基于帧间差分的目标检测算法,采用智能分区控制高效矩阵灯驱动蚕体,实现蚕体均匀分布等两大核心技术,研发了平面茧智能均匀成型设备,解决了传统平面茧生产过程中的行业堵点。目前已在江苏盐城、广西柳州等蚕农、蚕业公司试用,推动了平面茧的高质量发展,有力地提高了客户的收益,未来将为全国桑蚕平面茧产业带来新的爆发点。